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属于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。根据2019年的数据,全球大约有2.96亿人长期感染乙肝病毒。我国慢性乙肝感染者的数量估计约为8600万,其中约有2800万患者需要接受治疗。因此,中国是全球慢性肝炎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。
当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人体后,它会在肝细胞内繁殖,并激活免疫系统来识别并清除受感染的肝细胞。这个过程中,肝细胞会遭受损伤并发生炎症性坏死。持续或反复发生的炎症坏死是导致慢性HBV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,甚至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键因素。传染源主要是急、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,人群对乙肝普遍易感。 1.血液传播: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输注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,此外,不规范的血液净化过程以及不当的有创操作(如注射、手术、口腔治疗等)也可能导致感染。 2.接触传播:无防护的性行为是乙肝传播的途径之一。此外,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,例如在职业暴露、修足、纹身,或共用剃须刀、牙刷等情况下,也有可能发生感染。 3.母婴传播:在中国,母婴传播是乙肝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,占40%-50%。这种传播包括母体子宫内感染、围生期感染和产后密切接触感染,其中最主要的是围生期感染,通常发生在分娩前后15天及分娩过程中。
需要注意的是,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,因此日常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接触,只要没有血液暴露,通常不会引起乙肝的传播。 要按时进行药物治疗,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等指标。患者应避免饮酒、吸烟和过度劳累,以最大程度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,提升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。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,应力争实现临床治愈。
4大肝检查套餐!低至59元!